|
 |
课题研究 |
当前位置: >>> 皋陶小学 >>> 课题研究 |
|
|
构建语文教科书与《同步阅读》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课题方案 |
|
六安开发区皋陶学校课题组 一、课题研究的背景 1.《课标》的要求。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明确指出:“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,扩大阅读面,增加阅读量,提倡少做题,多读书,读整本的书。”并且规定,小学生六年的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。为了孩子们一生的发展,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,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引导孩子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。 2.当前学生阅读状况令人担忧。 由于受应试而教的影响,老师和家长过分注重卷面分数,大量机械繁琐的作业练习挤压了孩子们阅读的时间和空间,使得孩子们无暇阅读或不屑阅读,以至于知识面窄,积淀浅薄,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和阅读品味较低。 二、研究的目标 1.扎根课堂,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。课堂教学以课本学习主,《同步阅读》为辅助,丰富学生语言积累。真正做到“得法课内,得益课外”,达到课内与课外沟通、迁移,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。 2.将教材与《同步阅读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,老师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,努力尝试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题阅读活动,以此带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,引导学生走近文本,亲近母语,热爱读书,使课堂内外形成良性循环,真正达到彰显本体,打实基础的目的。 三、试验教材 以安徽人民出版社编的《同步阅读》为读本。这套丛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,体现安徽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。读本以引导阅读为基本点,简化头绪,主题单元重点突出,选文大部分是名家名篇,文质兼美,具有典范性。文章的题材、体裁风格多样,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。 四、实验班级 整个小学部,共18个班级。 五、实验步骤及方法 本课题预期三年完成。(低段:侧重通过《同步阅读》巩固识字的研究。中段:侧重在巩固识字的基础上,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高段:侧重增强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研究,其中包括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策略。) 步骤: 1.准备阶段: (2009年1月—9月) 工作任务: (1)填写课题申报书 (2)召开开题会,组织动员。 2.实施阶段: (2009年9月--2011年9月) (1)制定实验方案。 (2)开展课外阅读问卷调查。 (3)预订《同步阅读》教材。 (4)各班制定读书计划。 (5)分学段加强课例研究。 (6)撰写实验报告及专题论文。 3.总结阶段: (2011年9月—2011年12月) (1)收集资料。 (2)撰写结题报告。 方法: 1.阅读课的开设。 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,指导阅读方法,进行阅读交流,并且规定:每周一、三、五午间40分钟为学生读书时间。 2.班级阵地的建设:每个班级要定期更换黑板报、手抄报,学生个人做好读书笔记,读书资料收集等。 3.协调分工。在教导处的安排下,配合音、体、美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,如课本剧表演擂台赛、手抄报展览、读书小明星评选、美诗文诵读大赛等方式,让学生成为课外阅读的主人,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、一种享受,从而更爱读书,更会读书,读更多的书。 六、课题研究的成员及分工 组 长:陆忠明 副组长:鲍远钊,董光霞,杨绍玲 成 员:全体语文教师,其中杨绍玲,戴中静,罗洪分别为低、中、高学段小组长。 七、预期成果 1.每个学生读完《同步阅读》读本,并有所收益。 2.学生手抄报,读背心得,板报等若干份。 3.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撰写一份经验总结或课例。 4.结题报告一份。 2010年5月10日 |
|
信息来源: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皋陶小学 阅读次数:2640 返回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