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联系我们
   
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 德育工作 教学科研 党建风采 家校互动 联系我们
教学科研
课件下载
教学活动
课题研究
优秀案例
教学随笔
他山之石
 
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: >>> 皋陶小学 >>> 他山之石
  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改善努力(一)  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海师范大学  王荣生 (载《课程*教材*教法》2011年第九期)
 
      摘要: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。散文教学要建立学生和“这一篇”散文的链接,实质是建立学生的经验,与作者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的链接。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,揭示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:从散文里的“个人化的言说对象”,跑到“外在的言说对象”;从散文里的“独特的情感认知”,跑到概念化、抽象化的“思想”、“精神”。实际上是丢弃语文经验,抽空人生经验。综合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,解决散文教学的问题,“阻截”、“分流”与“正面应对”这三个对策逐渐明朗。
 
      关键词:散文教学 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建立链接 问题与对策
       【一】背景:主导文类与解读理论阙如的困境
本文讨论中小学散文阅读教学的“教学内容”问题。在讨论之前,先介绍下述两个背景,以了解中小学散文阅读教学所处困境。
1、散文是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
      由于历史的机缘和人为的选择,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,一直是散文。文言文自不必说,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语体文,绝大部分是散文,或称“文学性的散文”。
      以人教版的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:第一册语体文24课,诗歌5课,散文19课;第二册语体文24课,诗歌3课,小说2课,散文19课;第三册语体文20课,新闻报道1课,小说2课,散文17课;第四册语体文20课,小说1课,戏剧节选1课,散文18课。前四册语体文共88课,散文73课,计83%。第五六册,语体文共8个单元,戏剧1个单元,诗歌、小说各2个单元,散文占3个单元。
      中小学语文课,绝大部分课时用于阅读教学;语文教学的问题,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中。中小学阅读教学,所教的课文绝大多数是散文;阅读教学的问题,自然聚焦在散文教学中。面对这种现状,妥善地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“教学内容”问题,无疑是改善语文课堂、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。
2、散文解读的理论研究,长期以来几近阙如
      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“教学内容”问题,关键是合理的文本解读。合理的文本解读,基于文学理论和文章学的研究。
我国现当代文学理论,建筑在国外传输的基础上,与之大致相适应的文类,是小说、诗歌、戏剧。文章学研究,在海峡两岸均有建树,但能提供与文类相应的解读范式的,倒是从国外传输的广告、新闻、学术论文等实用性文章的研究。与小说、诗歌、戏剧,乃至广告、新闻、学术论文等实用性文章的研究相比,散文的研究,尤其是散文的文本解读理论,是远远地落伍了。
现当代散文研究,问津者向来较少。早年多是散文作家的经验谈或作品评论,如周作人、郁达夫等,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,如杨朔、刘白羽等。以现当代散文研究为学问的,开风气者是林非《中国现代散文史稿》,后来者也多沿治史的路径,如范培松《中国现代散文史(20世纪)》和《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史》等。
      中国散文理论话语的建构,“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才逐渐形成的”。李晓虹《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》、王兆胜《真诚与自由——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》、陈剑晖《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》,蔡江珍《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想象》,李林荣《嬗变的文体》等,是近年值得关注的论著。但诚如研究者所言:“从整体上看散文研究还处在文学研究滞后的位置,亦步亦趋地跟随小说与诗歌研究艰难前行。”中小学散文教学可资参考的,除孙绍振《散文审美规范论》等少量论著外,主要是孙绍振、钱理群、王富仁等在解读一些散文文本时所显现的解读方式。
一方面,散文是主导文类;一方面,散文理论研究缺位,散文解读理论几近阙如。这就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所处的困境。
 
【二】铺垫:对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
以下几点认识,作为我们分析当前散文阅读教学问题和研究对策的出发点。
      1、散文阅读教学,要建立学生与“这一篇”课文的链接。
阅读教学的“这一篇”课文,不仅是学习材料,而且是学习对象。建立学生与“这一篇”课文的链接,其实是阅读教学的通则。
阅读教学所说的课文,与其他科目中所说的“课文”,有一个本质的差别。在其他科目,“课文”即教材的一章一节,“课文”仅是学习材料,而不是学习对象。地理课的学习对象,是地理现象及自然规律;数学课的学习对象,是数学的定理、定律;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对象,是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;体育课的学习对象,是对健康的关怀和肢体运动的技能。在这些科目,教材中的“课文”,即论述学习对象的文字,是学习的一种材料、一种途径、一种媒介,而不是学习对象本身。换言之,教学目标不是记忆、感受、解释、运用这些表述学习对象的文字,而是借助于这些文字去记忆、感受、解释、运用它们所指称的学习对象,如地理现象及自然规律,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等。学生通过另一种教材、通过论述的另一些文字,通过“课文”以外的另一些媒介,通过“活动”等另一些途径,也能够学到需要他们学的东西,有时还可能学得更好。
      但缺了教科书中的课文,绝对上不成语文课。在语文课,阅读教学的课文,不仅是学习材料,而且是学习对象。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、《生命,生命》、《心田里的百合花》、《安塞腰鼓》,这些课文,都是独特的文本,是任何其他媒介如电影、图片、实物等,不可替代的;是任何“谈论勇敢”“珍爱生命”“百合精神”“安塞气概”的其他文章,不许置换的。学生对这一文本的阅读、理解、感受——包括对特定文字所传递的人文精神的感悟,对表达独特思想情感的语句中所显现的语文知识的理解——是通过任何其他途径,如戏剧化表演、主题讨论会、各种资料展示等,所不能拥有的。
概言之,学生今天所面对的学习对象,是“这一篇”独特的文本,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,是理解、感受“这一篇”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,是理解、感受“这一篇”中与独特认知情感融会一体的语句章法、语文知识。
2、散文阅读和教学,始终都在“这一篇”散文里。
      通常意义的“散文”,具有两栖性:它既具有文章的特性,又体现着文学的特性。
      具有文章的特性,主要指它的写实性。散文有“外在的言说对象”,即使没有《荷塘月色》、《幽径悲剧》,清华园里的荷塘、北大校园幽径旁的古藤萝,也是真实地存在着或存在过的。
      有外在的、可以指认的言说对象,这是散文与“纯文学”作品如诗歌、小说、戏剧的差别。诗歌、戏剧自不必说,看起来是“写实”的小说,其实是“虚构”的产物。有记者问莫言:“(您作品的)外文版翻译者们为什么去访问高密?”莫言答:“大概都被我小说中的描写忽悠了。吉田富夫去高密,想去看我小说中的磨坊、河流、高粱地等场景,但只看到一条干涸的小河沟,根本没有我小说中那样的澎湃奔流的大河。他问我大河呢?我说,就是长江黄河啊!森林呢?我说在长白山;沙漠呢?我说在内蒙古。”其实,莫言的答语还是托词,小说中的磨坊、河流、高粱地,是小说家的语言所营造的世界。
      散文体现着文学的特性,根由也在“语言所营造的世界”。散文不尚虚构。但散文的写实,也不是“客观的”写实,如同新闻通讯。散文叙写作者的所见、所闻,散文中呈现的,是“这一位”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、事、景、物。散文对现象的阐释和问题的谈论,也不是“客观的”言说,如同论文报告。散文中谈论的所思,散文中表达的所感,是“这一位”作者依其独特的境遇所生发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、思量。
      换言之,《荷塘月色》中的荷塘,是朱自清眼中的荷塘,是朱自清心灵中独有的镜像,它是世界上任何人从未见,也是平日的朱自清所未尝见过的荷塘;《幽径悲剧》中对古藤萝喜爱、对古藤萝被毁的愤慨,是90岁高龄的季羡林极具个人化的情感和思绪。散文中的言说对象,是个人化的言说对象,它唯有作者的眼所能见、耳所能闻、心所能感,而所见、所闻、所感以及引发的所思,落根在“这一篇”,通过独抒心机的章法、个性化的表达方式、流露心扉的语句。
      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,这是“文学性的散文”与论文报告、新闻通讯等文章的差别。阅读论文报告、新闻通讯等,最终要指向文章的外面,指向客观的言说对象:它们所论述的道理,是否成立?所报道的事件,是否真如所言?而成立与否、是否如实,有公认的判别依据;之所以写论文、发新闻,目的就在于要获得公认或成为公认。散文不祈求成为公认;阅读散文,也不是为了获取什么公认。作者之所以写散文,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、心中的人和事,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、一己之思。我们阅读散文,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,体认作者所感所思。
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,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,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、交感。阅读散文,自始至终都在“散文里”。外在于散文的客观的言说对象,不在散文“阅读”和散文教学的视野里,或者说,与外在的言说对象发生这样那样的关联,是在阅读之后才发生的事。
      3、散文阅读教学,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“这一篇”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。
建立学生与“这一篇”散文的链接,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,与“这一篇”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。
学生的已有经验,笼统地讲,包括“语文经验”和“人生经验”;作者在“这一篇散文”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,也可以分为“语文经验”和“人生经验”这两个方面。
      学生的经验,与作者所传达的经验不同。这种不同,不仅表现在阅读教学的起点,也表现在阅读教学的终点。换言之,学生不可能“具有”与作者等同的经验,无论是阅读之前、阅读之中还是阅读之后。不但是学生,任何人,包括语文教师也不可能“具有”与作者等同的经验。
      “这一篇散文”所传达的,是作者的独特经验,《荷塘月色》是朱自清的“荷塘月色”,《幽径悲剧》是季羡林的“幽径悲剧”。也正因为经验之独特,正因为作者的经验与我们之不同,我们才需要去读作品,才能够通过其散文,感受、体验、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、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。
而作者的人生经验,融汇在他的语文经验里。作者的言语表达,那些个性化的语句章法所表现的,是丰富甚至复杂,细腻甚至细微的感官所触、心绪所至。散文的精妙处,阅读散文的动人处,在于细腻,在于丰富,唯有通过个性化的语句章法,我们才能感受、体认、分享它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。
      “文字就是思想”。朱自清曾说过一段至今仍发人深省的话:“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,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。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、字句、篇章、声调里,中学生读书而只取思想,那便是将书中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,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。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,没有什么用处。”
与“这一篇”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,也就是引导学生往“作者的独特经验里”走,也就是往“这一篇”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着的丰富甚至复杂、细腻甚至细微处走。
  信息来源: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皋陶小学      阅读次数:1569      返回  
 
 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皋陶学校    六安市政府     安徽教育网       六安教育网     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       金安区教育局       裕安区教育局      六安中学
网站首页    学校概况    校园新闻    校园文化    学校管理    德育工作    教学科研    党建风采    家校互动    联系我们
Copyright 2008-2021 All rights reserved  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东小学  版权所有     设计制作:六安鹏程网络
链接:六安婚庆公司  六安裕安小学  六安网站建设  六安智恒学校  六安汽车租赁公司  六安婚庆公司